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识破“天书” 克敌制胜:揭秘“红色密码之父”曾希圣的传奇故事

信息来源:保密观 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4-26

  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是中央红军第一代密码破译专家,被誉为“破译三杰”。中央军委二局成立之初,曾希圣任局长、曹祥仁任破译科科长、邹毕兆任副科长,他们多次珠联璧合破译国民党军情报,使红军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破译三杰”均荣获红星奖章——曾希圣获二等红星奖章,曹祥仁、邹毕兆获三等红星奖章,并由周恩来、朱德亲自颁发。红星奖章是红军时期的最高荣誉,只颁发过3次:1933年建军节、1934年建军节和1935年7月,共计颁发166枚。一等奖章获得者仅有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80多名二等、三等红星奖章获得者多是红军初创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战斗英雄,由此可见“破译三杰”对革命的特殊贡献。

  今天,“保密观”为您讲述“破译三杰”领头雁曾希圣在情报战线的保密故事。

图片

  1904年,曾希圣出生于湖南兴宁(今资兴)的一户乡绅家庭,系军事家曾中生之弟。1924年,曾希圣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之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又赴苏联学习,并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秘书长、中央军委谍报科科长、红军总司令部侦察科科长、中央军委二局局长等职。

  回顾曾希圣的革命生涯,他在情报破译战线可谓功勋卓著,毛泽东曾称赞:“没有二局,红军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周恩来评价曾希圣是红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叶剑英也说 :“曾希圣不简单,是个可以认识‘天书’的人。” 

  破译敌军密码旗开得胜

  1931年冬,曾希圣来到中央苏区所在地瑞金,任红军总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开启了其浓墨重彩的情报破译生涯。

  上任伊始,曾希圣便提出成立一个小组,专门破译敌人密码。他先是布置了侦察电台,逐步扩大对敌侦察范围,又调来红三军团最优秀的报务员曹祥仁,加强破译力量。

  一次,在敌人的电报底稿中,曾希圣发现了一份国民党25师孙连仲发出的密码电报,他连忙和曹祥仁抄收了接收方电台的密电,经反复对照研究,破译出密码电报全文。

  因是首次破译国民党密码,曾希圣并不确信,在将电文发往鄂豫皖根据地时 , 他还特意作了注明。后来事实证明,他破译的电文是完全正确的,各根据地照此破译方法,获取了大量敌人密电,为红军作战提供了重要情报。

  随着红军密码破译队伍的壮大,1932年10月,中央军委二局(以下简称军委二局)在福建建宁成立,专门从事无线电侦察破译工作,由曾希圣任局长,下设破译科、译电科、侦收科,集结了曹祥仁、邹毕兆、胡立教等一批优秀技术人才。

图片

瑞金中央军委二局旧址

  1933年5月,军委二局向湘赣军区提供了一条重要情报:驻扎莲花的敌军63师派4个营的兵力到茶陵接运物资,并将于6日经过界化垅回莲花。得此情报的红八军和独立12师提前设伏,成功歼灭了大部分敌人。在曾希圣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军委二局的破译记录很快就突破了100笔,副局长钱壮飞将其命名为“百美图”,还召开了庆祝大会。

  在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中,曾希圣凭借高超的破译能力,帮助中央红军掌握国民党军队的部署、调动、装备、口令与信号,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背后

  《长征组歌》中有一句唱词,“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指的是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通过巧妙的运动战,成功粉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在红军频出奇兵的背后,军委二局的情报战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国民党川军发起猛攻,但由于对敌战斗力预估不足,红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周恩来、王稼祥急忙赶到军委二局,在空地上架线侦收情报,曾希圣则指挥技术人员破译密电。在往来电文中,他们发现敌军还有一个口子尚未合拢。周恩来马上报告毛泽东,中央军委果断决策:放弃攻打土城,立即从包围圈中撤出,西渡赤水。

  红军一渡赤水河后,蒋介石也调整了兵力部署,组成第二路军“追剿”中央红军。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暂缓北渡长江,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地区前进,待机破敌。1935年2月,正当国民党军纷纷向扎西地区逼近时,红军出其不意地回师东进,二渡赤水河,向战斗力薄弱的黔军驻地挺进。

图片

四渡赤水渡口遗址

  原来,这是毛泽东依据曾希圣提供的情报,判断国民党吴奇伟部两个师两日内赶不到遵义城,遂令红军发起攻击。黔敌急忙抽调遵义及其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战斗最激烈时,曾希圣又送来了吴奇伟司令部在忠庄铺的准确情报,毛泽东当即指示红一军团奇袭吴奇伟司令部,第二次攻占遵义城。这次战役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大胜利。

  此后,曾希圣领导的军委二局又在关键时刻将一份重要情报送到毛泽东手上,因此中央决定放弃攻打打鼓新场,避免了一场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的灾难。

  在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利用军委二局提供的情报运筹帷幄,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经典的战例之一。 

  南渡乌江的锦囊妙计

  红军四渡赤水河后秘密南下,蒋介石直到1935年3月下旬才如梦初醒。3月29日,红军决定南渡乌江,但又遇到新的危机——国民党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在离红军主力很近的地方。红军无论东突或西去,都将重新陷入敌人包围,如果按预定时间、地点渡江,又经不起血战消耗。

  3月30日深夜,乌江边红军总指挥部灯火长明。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刘伯承等人和一局局长叶剑英、二局局长曾希圣、三局局长王诤等在一起商讨如何摆脱险境。正当大家苦思冥想时,曾希圣提出一条妙计:利用我军掌握的敌人密码和电文格式,冒充正在贵阳的蒋介石给周浑元、吴奇伟发电,将敌这两部主力调开。毛泽东、周恩来等当即同意。

  曾希圣指挥军委二局将假电报发出后,发现敌军果然上了当,红军各部抓住时机,除了远在敌后长干山的红9军团外,其余各部于3月31日午后全部顺利南渡乌江。

图片

红军南渡乌江纪念碑 

  渡过乌江后,毛泽东把调出国民党滇军的意图隐藏起来,分兵作东进湖南的姿态,主力则逼近贵阳,还大张旗鼓地打出“打到贵阳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迫使蒋介石急调滇军前来“护驾”。而红军却在贵阳城郊突然转向西南,长驱直入云南,令蒋介石再一次扼腕长叹。

  曾希圣的锦囊妙计,加上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果断决策,挫败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长江以南、乌江以北的计划,使红军转危为安。长征路上,在曾希圣的领导下,军委二局不间断收听各路国民党军电报,成功破译了敌人各类密码860多种,为党中央和军委掌握战场主动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