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时评·链经济 | 从市场端着手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在众多学者专家和国际工商界人士看来,链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中国举办乃实至名归。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制造”之所以能够畅销全球,中国自身也成为“世界工厂”,与日益凸显的供应链竞争优势不无关系。时至今日,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我国当下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但我国持续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不断塑造供应链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更长远角度来看,提升供应链竞争力不仅可以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入数字技术赋能、开展国际合作等链条建设角度出发,还可以在市场端发力,以激活大市场塑造竞争充分的环境为支点,来倒逼供应链建设更加符合市场趋势。
市场话语权正在逐步向需求端转移。在微观层面,个性化、定制化、场景化成为消费新趋势,特别是在数字化条件下,供应链路径更加透明化,使得处于市场链条终端的消费者对供应链的韧性、时效要求更高,从而推动企业的供应链布局需要更加贴近市场。这体现在宏观层面上便是哪里的市场规模大、潜力大,供应链布局的重心就在哪里。当下全球供应链重构虽然呈现出短链化、近岸化、友岸化的趋势,然 而不少企业家判断,全球供应链将形成以中日韩及周边国家地区为中心的亚洲地区、以墨西哥为中心的北美地区、以北非沿地中海地区为中心的三大集群,而这样的全球供应链布局表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贴近市场,特别是贴近中国、美国、欧洲这些规模较大、需求丰富的市场。
同时,市场阶梯的存在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我国市场不仅人口数量庞大,而且还存在多样性,具有低端、中端、高端俱全的特征,存在着连续的市场阶梯。这种连续的市场阶梯,并非任何国家都能够拥有,能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上升或下沉空间,这成为我国市场所具备的优势之一。这样的市场结构,可以让企业产品定位层次分明,供应链布局更加合理。特别是对看重中国市场的外企而言,市场的厚度和规模同样重要。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从来华投资动因看,“市场规模大”“优惠政策多”“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是受访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的主要动因。
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驱动供应链创新融合。今年中国外贸领域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纵然如此,以新能源汽车领衔的“新三样”依然成为外贸增长的一抹亮色。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厚积薄发,是互联网产业、电子科技产业、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创新与融合的结果。在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驱动下,汽车产品实现了从“沙发+四个轮子”到“平板电脑/手机+四个轮子”的转变,这让互联网企业、手机企业纷纷切入造车赛道,并迅速取得成果。这些深刻变化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多年发展,基本构建起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产业迅速崛起创造了产业条件,为快速响应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坐拥14亿人口规模的超级大市场、连续的市场阶梯、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使我国能够继续处于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位置。但在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当下,如何持续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仍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不仅需要我们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吸引优质国际资源,特别是金融、数据、人才等服务业领域的资源来赋能供应链变革发展,也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民众收入,做好分配制度的安排,强化在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领域的政策支撑,促进共同富裕,从另一维度为扩大市场规模、驱动供应链创新融合提供条件。可以说,从市场端着手提升供应链竞争力是一个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过程,其效果也将随着市场开发成效而不断释放。
首届链博会的举办,不仅将向世界展示中国供应链的力量,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贡献,也将打造一个面向各国民众观察供应链运行场景的窗口,让民众更加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增加供应链的透明度,从而为提高供应链竞争力贡献一份来自市场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