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做好“五个升级”提升全球市场“含深度”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版次:A08 发布时间:2025-02-17

  深圳外贸“含新量”的持续提升,既是其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也是深圳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地位跃升的重要体现。“深圳出品”不仅销往发达国家市场,也持续享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在全球市场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深圳应以主体动力、贸易方式、市场结构、增值能力、服务体系“五个升级”为突破,持续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4年,深圳外贸总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重返中国内地“外贸第一城”。深圳应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以“五个升级”为突破,持续提升全球市场“含深度”,让更多“深圳智造”“深圳创造”“深圳品牌”享誉世界,为贸易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深圳外贸 “含新量”持续提升

  2024年,深圳进出口规模达到4.5万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跃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源于规模的扩大,更在于深圳外贸“含新量”的显著提升,深圳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不断涌现,全球市场“含深度”持续提升。

  从新产品来看,越来越多高科技属性新产品加速出海,从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老三样”产品,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再到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深圳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显著提高。从新业态来看,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目前,深圳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数量超过15万家,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逐渐成为拉动外贸增长新动能。从新品牌来看,深圳自主新品牌出口效应显著增强,在巩固欧美发达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并借助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出口方式,在世界市场圈粉无数。

  深圳外贸“含新量”的持续提升,既是其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也是深圳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地位跃升的重要体现。“深圳出品”不仅销往发达国家市场,也持续享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在全球市场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以“五个升级”为突破,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链重构及新兴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需要加速国际化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深圳应以主体动力、贸易方式、市场结构、增值能力、服务体系“五个升级”为突破,持续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推动主体动力升级,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推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共同发力,提升国际化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全球市场“含深度”。

  一是鼓励民营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支持民营“链主企业”全球化布局,采用“总部+制造”“终端+配套”“研发+转化”模式,吸引上下游共生配套企业“走出去”。加快完善“走出去”支撑体系,加快推动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国际化水平。二是加快国资国企海外布局。围绕产业园区、港航物流、轨道交通、能源环境、城市建设和金融投资等优势产业板块,强化国资国企海外支撑服务功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平台搭建等,助力企业拓展全球化布局。

  推动贸易方式升级,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推动外贸向数字化、多元化模式转型,以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等新业态为重点,加快打造外贸发展新生态。

  一是强化跨境电商赋能发展。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鼓励深圳眼镜、服装等更多优势传统产业通过开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实施跨境电商品牌领航行动,推动政校企协同建设全球跨境电商品牌研究中心、设计创新中心和运营中心,打造跨境电商品牌集聚地。二是推动海外仓功能整合升级。聚焦“新三样”等产品出口需求,加快打造一批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高端服务仓和提供全链路定制服务的垂直领域特色仓。加快海外仓数字化升级,建设一批数字化洲际枢纽示范仓。三是加大“保税+”新业态培育力度。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保税研发、区外产业化的“保税+”模式,推进保税创新研发中心建设。创新开展区内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保税+检测维修”业务,培育壮大多层次全球检测维修市场。打造服务加工贸易产业的保税物流分拨中心,为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提供支撑。

  推动市场结构升级,实施全球多元化布局策略。聚焦“新兴市场+成熟市场”双轮驱动,实施全球多元化布局策略,分散对外贸易风险,巩固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一是持续深耕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市场。鼓励企业深度开拓印尼、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市场,以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品为重点,做大优势产品市场份额。大力发展更具相对优势的电子通信设备及其零部件等中高端产品,扩大对东盟的中间品和中高端产品出口。利用深圳供应链服务企业集聚和毗邻香港优势,大力发展面向RCEP成员国的国际中转和集散分拨业务。二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绘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地图,探索发布行业/商品机会清单,助推企业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支持企业赴新兴市场国家参加重要展会,推介深圳优质产品。利用央企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既有园区平台,探索以“园中园”方式建设“深圳园”,支持企业布局生产基地、仓储基地、营销网络,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规模。三是巩固提升欧美市场份额。支持企业实施全球化和本地化战略,提升市场黏性和品牌黏性,合理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推动企业通过“技术合规+本地化认证”等方式有效破局。

  推动增值能力升级,提升商品附加值与竞争力。推动从“制造出口”向“技术+品牌+服务”输出转型,提升综合竞争优势,增强深圳“新”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加快布局AI与数字贸易,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利用大数据优化海外营销网络,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出口规模。支持深圳创新主体海外布局专利,用知识产权助力提升全球市场“含深度”。二是打造全球化品牌矩阵。推动深圳企业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转变,以“技术创新+本土化运营”双核驱动,构建多层次品牌矩阵。支持头部企业通过品牌输出技术标准,抢占高端市场。支持细分领域“隐形冠军”聚焦垂直赛道,以差异化产品建立专业认知。借力国际展会、ESG认证等提升品牌溢价,形成“技术品牌化、品牌生态化”的全球竞争力。三是延伸服务贸易价值链。支持通过投资贸易融合模式,带动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技术服务等相关生产性服务“走出去”,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推广“产品+服务”模式,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提供定制化医疗解决方案。拓展售后服务平台,提供远程技术支持与本地化维修,提升客户体验与黏性。

  推动服务体系升级,构建综合性外贸服务体系。以强化政策引导支持、优化经贸网络布局、构建物流枢纽网络为核心,推动服务体系升级,构建全球化、综合性外贸服务支撑网络。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力度引进培育高能级贸易主体,推动“产供销、内外贸、上下游”一体化发展,集聚更多从事全国全球业务的渠道型、供应链管理型贸易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等贸易平台,增强对全球市场、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二是优化境外经贸网络布局。加快海外布点,重点聚焦东盟、中亚、中东等区域,增设经贸代表处,实现重点区域全面覆盖。重点瞄准新兴市场,拓展布局海外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三是构建全球物流枢纽网络。聚焦潜力区域和港口,采取“以港带航、港产融合”策略,开展战略性投资,打造以深圳为枢纽的全球港航物流网络。加快国内空中快线建设,加强国内国际航线中转衔接,构建面向亚太、连接欧美澳热点城市、衔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


附件: